南召文庙位于陵川县平城镇南召村北的高台上,坐北朝南,俯视全村,相传始建于唐代,据现有文献资料和碑刻记载,大元国至大四年(1311)维修过,已有700多年历史了。南北长38.5米,东西宽23.3米,占地面积897平方米。后明洪武二十二年、清道光、同治、光绪年间又多次维修。专家鉴定认为,其建筑大多保留金元架构,气势宏伟,是太行地区一座建筑年代最早、规模较大、保存完整的村级文庙。故称“太行第一文庙”。
2013年3月,被国务院公布为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”。该庙现保存有山门(舞楼)、正殿,两侧还有影壁、妆楼、看楼、耳殿。正殿面阔五间,进深六椽,单檐悬山顶,筒板瓦屋面。檐下斗栱为四铺作出单昂,内转出单杪。梁架结构为六架椽屋前四椽对后搭牵通檐用三柱。山门面宽三间,进深四椽,单檐硬山顶,筒板瓦屋面,前出抱厦。妆楼面宽三间;东西看楼面宽均为五间;耳殿面宽二间。庙内现存有碑刻3通。南召文庙建筑格局保存较为完整,正殿的元代建筑特征比较明显,庙内保存有精美木雕,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。
小重山·南召文庙行
文/和晓俊
朋友相邀南召行。太行文庙在、意难平。
前贤毕集状元名。追往事、过曲径华庭。
文脉永堪惊。古陵多俊杰、古今承。
雕梁画栋静无声。阳光下、青鸟正啼鸣。
在两侧影壁墙上,东边叫“鹿鸣呈祥”,鹿禄同音,学而优则仕,这里是古人中举和升官后庆典的地方。西边“麟吐玉书”,这幅壁雕与孔子降生有关,麒麟是吉祥的象征,传说能为人带来子嗣。这里也成了父母祈祷生育聪慧儿女,孩子举行成人礼的地方。相传南召文庙为唐朝武氏所建,南召村为武氏三状元故里。相传武则天死后,武氏一支为避免李唐屠戮逃至晋东南此村,并建文庙尊孔以图官宦。南召武氏家庙里有一套完整的家谱和祖宗画像,从画像上所记南召村出状元三人、进士九人、翰林六个、尚书五个、资德朝议等大夫十二个、国子监博士一个、国史编修一个、知县十一个、七品官七个等。
总之,南召文庙粗观恢弘大气,细看精雕细刻,处处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,其屋宇、石雕、砖雕、木雕、件件都匠心独运,美轮美奂,活灵活现。
另外,从匾额、桧柏、裸童、麒麟、鹿鸣、荆棘栋柱等,每每件件也都体现了孔子的儒学思想。看的是景观,应接不暇;读的是学问,形象生动;受的是教育,潜移默化。许多艺术品,经风雨而不毁,历千年而弥新。反复揣摩,津津有味,意蕴悠长。